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百旺弘祥科技文化產業園5幢5117
郵件地址:master@mc-sci.com
華東區第一分公司(合肥辦事處):
聯系人:鄧士朋
聯系電話:15375361530
辦公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明珠大道198號G4棟5樓505
郵件地址:dengshipeng@mc-sci.com
01
什么是影響因子
“
Impact factor
影響因子
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初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創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創立,其后為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來,每年定期發布于“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02
影響因子計算方式
雖然每年6月份中下旬才公布影響因子,在公布之前,梅斯醫學在此提前做一些預測,本文估算基于WOS的數據,具有較高準確性。不過JCR報告其實在每年2月份左右大部分數據已經統計完成,終還是建議以2021年度新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的JCR報告為準,僅供各位參考,希望對大家投稿有一定的幫助。
我們今天采用的預測方法仍然是根據JCR規定的文獻類型(Article & Review)和時間窗(2018-2019年),本文預測值的引文均來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錄的文獻,計算結果時間截止于2021年6月9日,因此我們的數據可能略高于JCR報告發布的影響因子數據。
每年的官方影響因子的發布,都會影響我們獎學金、畢業、職稱、年終獎等事項的評定,上月末,6月28日,Clarivate Analytics(科睿唯安)發布了各大SCI期刊的2021年影響因子。
03
2021年影響因子發布
今年共有近13000本期刊獲得影響因子,其中60%以上的期刊IF實現了上漲。其中影響因子高的仍然是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但今年下跌較多,由508.702降至286.130。
緊接著第二位IF上漲(絕對值)多的是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Lancet(柳葉刀),由79.323增長至202.731,幾乎是殺瘋了的節奏!四大醫學期刊中三本破百,要知道去年影響因子破百的期刊只有 CA 一家。
而被稱為“國刊之光”的Cell Research則繼續高歌猛進,今年影響因子達到了46.2953,相比去年的25.617,漲幅高達81%,幾近翻番!重回國刊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僅3分的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因為發表幾篇新冠相關研究,今年猛漲至 34.915。
據研究顯示,2022年發布的影響因子,受到以下兩個方面的影響:(1)新增Early Access論文,Early Access論文終貢獻了IF公式中分子約10%的份額。(2)新冠肺炎,大量與新冠相關論文的超高被引導致很多期刊的IF發生了大幅上漲。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就是受這一影響的代表之一了。
2021 年國產期刊影響因子排名前十
國產期刊大多都是新刊物,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高 IF,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文所述,交給 Nature 這樣的國際大型學術出版機構發行,這說明學術期刊的運營還是有套路的。
04
光催化類雜志IF值大漲
環化材頂刊中的頂刊NC的IF值都一路猛漲,從四十多一路飆升至六十多。
影響力超群的頂刊也有新突破
綜述類雜志IF持續升高
大家關注度高的Nature在與 Springer 合并后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學術出版集團,旗下的子刊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今年就有4個Nature子刊一舉沖進了IF前十,取得了IF值69.504得成績。
國產期刊一路高歌猛進,Nano-Micro LettersIF值一路飆升,迎來了破20的春天!
在IF值19.503的Appl Catal B-Environ雜志上,淮北師范大學陳士夫課題組成功通過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活性測試等相關實驗,在光催化反應系統(MC-SCO2II-AG,MC鎂瑞臣, Ltd)中測試了制備的上述催化劑的催化性能,獲得的實驗成果為碳中性下H2生成和有機合成提供了一種雙功能光催化體系。
在IF值13.084 的ACS Catalysis雜志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焜教授課題組通過采用MC鎂瑞臣設計的封閉式氣體循環智能化測試系統,成功獲得了獲得光催化劑純水全分解的性能,向光催化領域又成功邁進了一步。
希望大家在關注的同時也能正確看待,繼續在科研道路上深耕,MC鎂瑞臣助大家勇攀科研高峰!
以下是影響因子前600排名:
010-62983560(3589)
北京市海淀區百旺弘祥科技文化產業園5幢5117
master@mc-sci.com